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退休教师马兰芳(中)在杜康社区教居民画画。
杜康社区供图
更加精准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意义重大。二是全时便捷。基于对社区居民时空行为的分析,优化设施布局,提供更加复合便利的城市服务。三是全民共创。注重社群培育与社区营造,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拓展共同商议、共同决策的事务类型与深度,鼓励居民以主人公意识建设宜居社区。
“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这饭菜还热乎着呢,辛苦你们给送来。”在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杜康社区,独居老人李阿姨向前来送饭的“康管家”志愿服务队员连声道谢。
杜康社区老年人较多,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年纪较高的老年人来说,用餐成了一个问题。经过调研,杜康社区决定引进社会企业开办社区老年餐厅、推出平价饭菜,还成立“康管家”志愿服务队,义务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打造便民服务圈,不仅要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还要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杜康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可旭介绍,社区创办了“康管家”服务站,成立淘气宝、洁与捷等7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代购配送、家电维修、清洁保洁、邻里纠纷调解、少儿托管、老人送餐等志愿服务;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乐养居”老年照料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社会招募等方式打造教师队伍,为居民提供书法、绘画、舞蹈等公益培训。
随着各地便民生活圈建设步入新阶段,互联网赋能和实体商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极大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京东到家平台,居民在手机上“逛”实体超市“云店铺”,选择商品完成支付后,配送服务商很快把商品配送上门。“目前入驻平台的全品类零售门店已超18万家,提供的‘手机下单、1小时送达’服务覆盖超过1800个县(区、市)。”京东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未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李晓壮建议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微民生微改革、形成微政策;加快制定社区生活圈规划指南,推进政策集成、功能集成、服务集成;适应城市服务设施发展和数字化趋势需要,依人、物、地、产、景要素,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满足不同年龄群体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优质的社区生活圈与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交通出行以及多元的服务供给等密不可分,这是国内外的基本共识。比如法国巴黎近年来提出“一刻钟城市”目标,确保居民能以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在离家15分钟内实现购物、休闲、学习、就医与工作等多样性的生活需求。
徐碧颖建议,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有效提升空间资源利用水平,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责编:白宇、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