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这里,我结合二十大报告精神,就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谈一些学习心得。
一、促进治理内容精细化。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全面实现脱贫奇迹,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拐点上,民众由关注个人生存进入到关注公共生活,对社会治理精细化有了更迫切需要。社会治理精细化关键落在如何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落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二、促进治理人才专业化。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治理中的作用,尤其在公共安全治理上,要发挥专业人员在预警风险和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将解决眼前问题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三、促进治理技术数字化。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数字化治理,为专业化治理和精准化治理服务。技术是手段,良治是目的,正确处理好权力行使和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四、促进治理过程民主化。提高治理过程的民主化程度,鼓励民众参与治理,促进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分散治理风险,降低治理成本,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五、促进治理制度法治化。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有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根本保障。社会治理由粗放走向精细的过程,必然是社会治理走向专业化过程,鉴于法律人深入社会的广泛性,必将起到整合其它专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励包括律师在内的专业人士全方位参与社会治理。目前,福建省正在开展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要充分利用海丝中央法务区这一空间治理新领域,通过法商同构,法务集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探索。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现上述“五化”意义重大。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责编:易雪妍、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