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城市

内外兼修 城市颜值气质这样“炼成”

时间:2025-11-18 17:56:59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

      11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天津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五年来,天津扎实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下绣花功夫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做强“硬设施”,着力做优“软服务”,内外兼修提升城市颜值气质,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数智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

      推动市容环境“持久美”“全域美”“内在美”

      今年,市城市管理委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治理。注重“理旧理乱、焕新更新”,焕新更新马路家具,维修道路58条、桥梁53座。注重“简约节约、适时适度”,打造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最美街角”,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温度,邂逅城市之美。注重“赋景赋能、便民惠民”,打造“津眼秀”“津门秀”“津钟秀”,擦亮“海河之夜”名片。因地制宜设置“友谊之花”等多个沉浸式小节点,形成主题鲜明、光影交织的视觉盛宴。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委将持续深化市容环境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上合美”的升级版。推动市容环境由“一时美”转为“持久美”,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城市环境。推动市容环境由“局部美”转为“全域美”,拟对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和桥梁设施有序实施更新,同步统筹推进沿线交通设施、绿化景观、市政管线、城市家具、公共空间等全要素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路、绿色生态路、特色景观路和主题商业街,更好地服务市民生活、服务游客需求、服务商家经营。推动市容环境由“外在美”转为“内在美”,实施“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改造,开展道桥、燃气等风险隐患排查,推进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走好内涵式发展路子。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动园林绿化建设

      “十四五”以来,天津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推动园林绿化建设,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提升绿化养护品质,为市民群众增添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绿色空间。实施了梅江公园(二期)、新梅江公园(南、北段)、柳林公园(一、二、三期)等重点工程,建成开放了多个大型公园,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为群众休闲游玩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改造提升了梅江公园(一期)、河东儿童公园、天津湾公园等一批公园,提升市民群众的游园体验。

      五年来,天津建成开放275个口袋公园。通过挖掘居住区、中小学校、公交站点、菜市场等周边的边角地、闲置地,打造便民亲民的“小花园”,既装点了城市的金角银边,又为群众日常出行增添一抹绿意。

      在公园建设中注重功能复合,丰富主题内涵和品位品质。比如,柳林公园打造智慧公园,新梅江公园试点海绵城市技术,口袋公园实行“一园一策”,根据周边人群需求配置相应设施,让每个口袋公园都发挥最大服务效果。

      打造独具天津特色超大城市夜景灯光品牌

      今年,天津对运行17年的灯光设施进行改造,涉及531栋建筑、16座桥梁、7座码头和8.2公里海河岸线及联络线和城市重点道路,形成海河沿线、友谊路等重点区域的“T字轴线”灯光布局,打造出独具天津特色、受到广泛关注的超大城市夜景灯光品牌。

      改造遵循天津“河海相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以三岔河口、古文化街、奥式风情区、解放桥、天津站等“特色灯光组团”为关键节点,打造“金色海河、流光岁月”的灯光主题。充分考虑人行、船行、车行等不同视角的灯光效果,使得海河“一桥一景”,充分呈现海河沿线桥梁美、建筑美、岸线美,让夜晚的天津更具烟火气、文化味儿和国际范儿。

      除海河沿线核心区域外,望海楼、五大道钟楼、西岸艺术中心、天塔、文化中心满月塔等10个节点,共同构成城市夜景体系。灯光秀运行以来广受好评,有效提升了城市夜间魅力,带动了夜间经济发展。

      全力打造安全高效清洁的“温暖之城”

      “十四五”期间,天津推进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安全、高效、清洁的“温暖之城”。“十四五”累计完成供热旧管网改造2281公里,实施“冬病夏治”提升改造居民户内设施4.5万余户。关停整合18座锅炉房、53台燃煤锅炉,总体实现行业能源结构清洁化替代。

      天津建成并应用市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对全市14家热电厂、576座热源供热运行数据实现实时监测,“一站一策”有效监管调度各企业运行参数,保障全市供热系统稳定运行。

      天津建立完善了“一站一人”“供热管家”等工作制度。在供热初期末期、大幅降温天气、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定点监管人员24小时驻场值守,督促指导供热站提高服务质量,协调解决供热问题。“供热管家”深入社区,就近协调解决居民供热问题,靠前服务居民用热问题。(记者 雷风雨)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