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京东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沃晓静主持。论坛分为特邀演讲、主旨演讲、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与全球治理、智能社会的知识产权与数据制度、网络平台的智慧治理与数字劳动、数字文明的未来法治与制度形态六个单元,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两百余位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在数字时代,人大法学院应勇担先锋,开拓进取,把新时代的法学学科建设推向新的起点。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指出,法治必须积极回应数字时代需求,从“坚持理念引领,强化制度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实践应用,深化国际合作”五层面推动数字中国法治发展。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伟提道,中国应当以开放的姿态,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在联合国框架下持续对话与合作,构建公平、包容、有效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轶表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未来将与中国人民大学保持密切协作,持续回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法治、法学教育提出的挑战。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表示,在数字科技挑战面前,中国法律界应当注重完善治理能力,提升治理体系维度,为未来法治找到出路。
京东集团副总裁胡焕刚提到,京东已与15万全职骑手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呼吁行业和社会共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京东已发布“AI全景图”,并将持续投入AI研发和运用,带动各产业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在总结致辞中祝贺本届论坛圆满落幕,衷心感谢合作方与参会嘉宾的鼎力支持,并力求将“涉外法治大模型”产业化,在政产学研方面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论坛,推动论坛国际化发展。
编辑: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