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纪华:以“匠心”构筑善治新图景

时间:2025-11-14 17:36: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 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模范践行者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张海燕

      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微企业负责人因资金链断裂未能偿还10万元借款,法院判决后被列为被执行人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该负责人近期向区综治中心求助,称其孩子暑期需由家长陪同乘高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希望暂时解除限高。

      经沟通了解,该负责人并非拒不还款,而是因经营困难暂无全部履行能力,目前通过兼职每月坚持还款,已累计偿还5000元。为兼顾执行力度与执法温度,区综治中心联动区人民法院进行专题研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精神,考虑到当事人还款意愿积极,且涉及未成年人成长关怀,最终由当事人提交申请材料,经法院审核批准,对其给予一个月限乘高铁限制的临时解除措施。

      这一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体现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是普陀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的缩影。创新实践的背后,正是普陀区委政法委综治室主任纪华带领团队深耕基层平安建设的持续努力。

      “基层矛盾纠纷复杂多样,不及时处理,就会小事拖大。”纪华有着20余年的政法工作经历,正是这实实在在的历练,让一个青涩的政法新兵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同事们常说:“她身上有股闯劲,认准的事一定要干成。”也正是这股子闯劲,让她带领团队创造了超大城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普陀样板”。

      在系统布局方面,普陀区已完成区级、街镇、居村三级综治中心(站)实体化建设,其中,区级、街镇综治中心对外统一挂牌,设立受理引导、多元化解、心理疏导、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形成区隔有序、功能齐全、动线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让群众进入其中一目了然,并集成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多元解纷、信访接待等功能,实现多中心合一;居村综治工作站统一设在居村委。

      “我们科学制定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1+3+7+X’工作体系框架。”纪华介绍说,“1”即区委统一领导,区委政法委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3”即区、街镇、居村三级中心建设;“7”即平安阵地联合、平安力量联建、矛盾纠纷联调、治安形势联判、治安要素联防、相关人员联管、平安建设联创七大任务,“X”即若干项配套工作机制,实现各级综治中心权责清晰,高效运行,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依法办理。

      多年来,纪华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每周至少有一天深入基层社区。“只有到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矛盾纠纷的根源,才能找到基层平安建设的堵点和痛点。”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纪华坚持运用创新思路破解基层平安建设难题,用务实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矛盾化解中,以“排、析、商、诊、督、治”六大环节为着力点,从矛盾纠纷发现、处置、预防三方面做实流程闭环。

      在发现端,优化矛盾排查上报途径,创新推出“普陀解纷二维码”,向公众开放,充分发动基层社工队伍、物业、保安、快递小哥等群众力量做好矛盾纠纷发现上报,建立发现报告奖励机制。“我们推出二维码,就是要及时发现矛盾,提早介入,而不是等矛盾激化了再救火。”纪华说。

      “在处置端,我们采用‘四级诊疗’的方式进行调解,即简单矛盾‘普通门诊’日常调,复杂矛盾‘专家门诊’联合调,疑难矛盾‘特需门诊’提级调,顽固矛盾‘家庭门诊’跟踪调。”纪华说,在预防端,针对涉众事项,她和同事通过民主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对合理建议及时采纳,对无理诉求释法明理;针对高发频发矛盾,她和同事坚持举一反三,以派发工作建议书、风险提示函等形式,压实类案源头治理责任,做到“亡羊补牢”。

      通过这一机制的运行,两年来,普陀区矛盾纠纷总量下降4.19%,报警类警情下降5.2%,矛盾纠纷基层调处率提升5个百分点,化解成功率达99.6%。

      “择一事,终一生”,这就是纪华20余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的真实写照。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坚守诠释忠诚,用实干书写新时代政法干部的为民情怀。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