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男,汉族 ,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一级警长,二级警督警衔,2000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曾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6次,现任郑州铁路公安局郑州公安处郑州东站派出所所长。
郑州东站,位于京广、徐兰、郑渝、郑阜、郑太、济郑高铁“米”字形高铁路网中枢,日均客流超30余万人次,开行列车最多达到1012列,高峰时段,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趟列车接发,确保治安安全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提升保通保畅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出行,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畅通有序。”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对郑州东站职工民警给予勉励,总书记的嘱托字字千钧重。
当时,李鹏作为队伍中的一员,心情澎湃,热血沸腾,无以言表的激动穿透入心,直到现在,他回忆起来当天的情景,仍然是历历在目,心潮澎湃。总书记殷殷嘱托中的每一个字都刻在了李鹏的心中,化为了他带领整个郑州东站派出所干部民警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
党建做实了就是战斗力,必须和业务拧成一股绳
李鹏担任郑州东站派出所党总支书记、所长,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郑州东站派出所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如何能更好的把民警团结起来?
深研党建工作让李鹏找到了方向。有的人来看,党建工作是一项“虚功”,事实上,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党建工作从来都是一项“实功”,纲举目张,党建工作抓好了,就能出凝聚力、战斗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工作就要抓重点。
“带好队伍,重要的是民警的思想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建工作是一个派出所的‘灵魂’,就像这股绳子中的芯线,有了这根芯线,就容易拧成一股绳,如果没有芯线,这股绳就容易散掉,关键时刻民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不起来。”这是李鹏在派出所党员大会上说的一段话,看得出来,他对党建工作的理解深刻而又易懂,朴素而又有力量。这种理解也必定是建立在他自己亲力亲为的基础之上。
基层上党课不是枯燥的读报纸、学文件,如何让党课发挥最大的效应,让党课的每一分钟都有价值,让民警乐于上党课,一直是李鹏在思索和探寻的课题。党支部支委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李鹏定下方向,把党课从“课堂上”搬到“现场中”,让民警把自己的身边事儿、心里话以情景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2025年5月,在郑州东站派出所上演了一场“沉浸式”党课,台上,聚焦铁路公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主题,民警通过把节日坚守岗位、放弃与家人团圆、守护春运平安等工作、生活中的事例演绎出来,用“小故事”说“大道理”,台下民警感同身受,“烟火气”的内容深深吸引大家,现场气氛热烈,效果出奇得好。李鹏是一个细心人,他从掌声中看出的是民警的心声和要解决的问题。党建工作系统庞大但核心统一,郑州东站派出所的“沉浸式”党课传成了佳话。
党课“活”了,警心更要“聚”。李鹏从青年民警入手,在派出所成立三个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设立 “警营读书角”,每当执勤结束后,读书角的灯光总会亮起——民警们捧着书讨论执法难题,结合案例分享工作技巧,借阅登记本上每月近百次的记录,见证着这里已经成为了派出所青年民警的 “充电站”。
“党建做实了就是战斗力,必须和业务拧成一股绳。”
李鹏围绕安保工作,建设“党建+警卫、安保、执法”等六大警务品牌,通过“三会一课”统一思想,公示晒出党员积分激发干劲。在执行重大任务时,开展战时动员、战时表奖、主题党日、战时安保之星评比等活动,号召党员干部“明职责、亮身份、展担当”,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推进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2025年6月,全国铁路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观摩活动上,郑州东站派出所作为示范点展示经验,受到各级观摩领导的充分好评。
牢记“平安”嘱托、践行忠诚使命,也让郑州东站派出所收获累累荣誉:先后荣获 “全国首批二星级青年文明号”等13项集体荣誉,64名民警受到表彰,其中2人荣记个人二等功、17人荣记个人三等功。在这座全国交通枢纽的广阔站区,李鹏以“示范、引领、担当” 的精神,把“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广大旅客平安出行”的答卷写得愈发厚重、温暖。
站在站区、守在旅客身边,群众安全我的心就稳当
郑州东站日均超30余万人次的客流中,总穿梭着李鹏奔跑的身影;41万平方米的站区,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天三、四万的步数,是他工作的日常。“平安”二字,重如千钧。李鹏经常对民警讲:确保每一名旅客安全出行,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忠实践行。站在站区、守在旅客身边,看着他们安全到发,我的心才是最稳当的。
刚到任时,李鹏每天雷打不动“巡站”,他发现旅客高峰时的治安警力有时拉不开栓,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警情常常会集中多发,民警应接不暇,同时客流高峰期时治安防控的压力也很大。
听在耳,记在心。李鹏观察到中午高峰期时民警跑断腿,相反夜里站区却很轻闲,传统的勤务模式机械化,警力的利用率并未发挥最大效能。多次巡站后,李鹏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让“警力和客流同涨落”。为了调研清楚这个问题,他牵头收集600条历史警情、客流数据,画出23张分析图表,准确捕捉到了“潮汐”的规律:每天9点警情随着客流一同“涨潮”、15点后开展 “退潮”,高峰警力需求集中在安检口、候车厅。
“改!”
李鹏果断打破“轮班制”,推行“潮汐警务”,减少夜间警力,把力量集中到高峰时段、重点区域。
改革效果立竿见影:潮汐岗的警力,工作时长由原来的每班24小时减至21小时,但在客流高峰、警情多发时段,在岗警力却上升了58%,民警的有效工作时长大幅上升,休整时间也相对增加,高峰时段重点区域见警率大幅上升,旅客群众的安全感提升。
“以前安检口只能看到一名警察,现在每次过都能看到两个,非常有安全感。”在郑州东站工作的华夏银行职员李曼茹说。
郑州东站是全国铁路公安“站车交接点”之一,由于处于“米”字型高铁枢纽,每年的办案量较前期激增了900%。
“案件办得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关系旅客安全感。”
为实现办案 “效果好、质量高”,他在所里组织开展“案件攻坚课”,数据建模、视频追踪等实战培训,民警们围绕模拟侦查场景共同研讨思路,加强实战演练,至今共有30余起棘手案件被拿到课堂上,培养出15 名技术骨干。
除了提升办案能力,执法规范化也同步推进。李鹏组织开设 “刑事侦查课”,还编制《执法规范用语指引》,细化16类场景60余条规范用语,并推行“首问负责制”“微笑执法”“执法回访”等机制。同时,派出所持续开展“法制进学校”“法制文化角”等宣传活动,五年间普法 300 余场,覆盖超千万旅客群众。
一系列创新举措下,民警执法执勤能力持续提升,破案效率同比提升 26%。2025 年,郑州东站派出所获评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而在高质量执法的护航下,每年上亿旅客的出行平安更有保障,平安站区建设也迈出坚实一步。
旅客群众的小事、难事,都要当成大事办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旅客群众出门在外不容易,担心遇到各种问题,他们的小事、难事我们都要当成大事来办。我们多一分主动、他们就少一分担心,我们多一分帮助、他们就多一分舒心!” 这是李鹏常给民警讲的话。
2024年2月下旬,春运返程高峰与大雪突袭郑州不期而遇。2月20日22时,一阵急促的指令打破了郑州东站派出所指挥室的宁静:因突降大雪导致救护车无法完成转院任务,正在开往郑州东站的G505次列车上有一名出生仅一天的新生儿急需紧急转院救助。
“快!去接车,派人协调车站让医生能最快到现场!”
李鹏瞬间作出反应,带着派出所民警立即奔往目标列车停靠股道,与此同时,民警们还与河南省儿童危重症转运中心医生紧密对接,为其清障、引路,全所民警铆足了劲,要为这个新生的小生命,抢出一条“生命通道”。终于,在民警和车站、医院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救护车在列车到站前顺利抵达预定股道。在雪夜中,救护车在民警们的护送下,仅用5分钟就驶离了郑州东站,救护车闪烁的灯光划破雪夜的那一刻,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这场紧张的生命接力,是郑州东站派出所民警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日均客流量巨大的全国交通枢纽,郑州东站客流的最大特点就是中转换乘客流多,由于时间紧张,物品遗失类警情时有发生,年均求助警情超7000起。
“就说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在别处丢了或许有人觉得‘懒得报警’,可要是出差、旅游时丢了,后续行程全得受影响。” 李鹏以身份证为例,道出群众出行的“痛点”,也锚定了爱民实践的发力点。
李鹏以“让身份证回家”活动这一“小切口”深耕便民利民“大文章”,在站区组织张贴357面报警标识,缩短群众报警时的“最后一公里”,派出所主动联系群众发还身份证件800余张。设置“践行嘱托枢纽先锋岗”、“纠纷调解党员志愿岗”,组织民警开展“争创枫警,爱民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民服务活动。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在实处,让服务人民成为民警内在的精神自觉。2023年以来,李鹏带领全所民警接处求助警情2万余起,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万余件,救助轻生少女、寻回走失儿童、找回群众救命钱等事例不胜枚举,累计收到锦旗百余面、感谢信 200余。
作者简介:女,郑州铁路公安处民警。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特约作家,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奔流》《人民公安报》《河南工人日报》《中原铁道报》“中国警察网”“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等纸网媒。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