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琼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芝加哥联邦法院的陪审团作出历史性裁决,判定波音公司需向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737MAX坠机事故的一名遇难者家属赔偿逾2800万美元。这是2018年印尼狮航、2019年埃塞航空两起致命空难发生后,数十宗相关诉讼中首个正式生效的裁决,为全球346名遇难者的家属维权之路带来关键突破。
根据双方当日达成的最终协议,该遇难者家属将实际获得3585万美元赔偿,其中包含裁定的赔偿金额及高达26%的利息,波音公司明确承诺放弃上诉权利。而就在裁决一周前的11月5日,波音已与另外三名埃塞航空遇难者家属达成和解,虽未披露具体赔偿条款,但接连的和解与裁决标志着波音在相关诉讼中逐步妥协。
回溯这场持续数年的航空悲剧:2018年10月,印尼狮航一架737MAX 8客机起飞13分钟后坠毁,189人全部遇难;时隔不到6个月,2019年3月,埃塞航空同型号客机起飞6分钟后失控坠毁,157人丧生。调查显示,两起空难的直接原因是波音设计的“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存在致命缺陷——该系统权限高于飞行员操作,一旦迎角传感器(AOA)出现错误读数,便会强制下压机头,且飞行员无法手动关闭。
更令人震惊的是,波音早在2012年就知晓这一“灾难性设计”,却刻意隐瞒至事故发生,既未告知监管机构美国联邦航空局,也未在飞行员培训中提及相关操作内容。而美国联邦航空局将部分安全评估责任授权给波音,形成监管缺位,最终导致存在严重隐患的客机流入市场。
此前,波音虽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支付超11亿美元罚款及赔偿基金,并承认共谋欺诈监管机构,但遇难者家属始终寻求更直接的司法问责。此次首个正式裁决的落地,不仅是对遇难者家属的慰藉,更向航空业释放了“安全至上”的强烈信号。
目前,737MAX系列客机已在多国复飞,但波音的安全整改仍受质疑。此次裁决能否推动更多诉讼案件的解决,是否会促使航空制造业完善设计与监管体系,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这场迟到数年的正义,正在为航空安全敲响警钟。
编辑: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