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史话

陕西秦岭北麓检察院以法治之力筑牢尊崇英烈堤坝

时间:2025-10-09 19:47:3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通讯员 孙翌洋 林墨玉

      秦岭深处,红二十五军庾家河战斗遗址前,晨光为新描红的碑文镀上金边。而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褪色的碑文、杂乱的线缆。

      红色遗址的焕新始于一份沉甸甸的检察建议。在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正以公益诉讼为笔,在红色热土上书写着尊崇英烈、守护红色根脉的庄严承诺。

为红色遗址“把脉问诊”

      展陈内容与史实不符、遗址标志缺失、军旗图案和关键战果数据存在失实……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在寻访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过程中发现,沿线23处遗址中8处存在保护缺位问题。

      “每一处错漏都是对革命历史的不尊重,对先烈精神的轻慢。”办案检察官在寻访中,面对河南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的规范展陈与陕西洛南段的荒芜景象,深感法治守护红色遗产的紧迫性。

      今年6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部署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后,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迅速响应,精准发力,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3件,制发检察建议3件,推送整改问题8处,向区划检察院移送线索5件,反馈问题10处,以法治力量为红色遗址“把脉问诊”。

      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遗址(铁锁关战斗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上,当地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当场表态:“两个月内设立规范标识,让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第一关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截至目前,已有15处红色遗址建立“一址一档”数字化档案,庾家河纪念碑文重现鲜红,铁锁关战斗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此外,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党史专家对展陈内容逐字校勘,确保每一段文字、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构建多方协同保护新格局

      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绝非单一部门的独角戏。

      工作中,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构建“跨区划+属地”一体化履职模式,与洛南县人民检察院协同勘察铁索关、九泉山战斗遗址,联合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交流座谈会,共同研判保护难点、明确整改路径。赴河南卢氏考察学习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二维码溯源保护”等先进经验,探索建立跨省县域协作机制,推动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与长安区、蓝田县等地的区划检察院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跨区划院牵头、区划院配合、多方协同”的保护格局。

      与此同时,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加强与地方文旅、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沟通协作,邀请党史专家、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参与公开听证、现场勘验,形成专家论证、行政履职、检察监督的共治格局。

      针对铁索关、九泉山战斗遗址保护缺位问题,跨区划检察院与区划检察院同步召开公开听证会,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制定系统性保护方案,实现从个案整改到类案治理的跨越。

      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最高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庾家河战斗遗址标志缺失、管理缺位等问题。运用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平台推送线索并立案办理,实现科技与检察的深度融合,提升案件办理效率与准确性。

让红色基因融入法治血脉

      “守护红色革命文化遗址,不仅要守护遗址的‘形’,更要传承精神的‘魂’。”这是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干警的共同信念。

      在守护红色遗址中,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强化党建引领,党总支及政治部与办案部门一道参与红二十五军在秦岭沿线的23处遗址保护现状走访及现场勘查;在办案中推行“徽光先锋队”工作法,承办检察官还创新录制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故事讲述视频,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充分激发“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作用。

      在庾家河战斗遗址前,干警们肃立凝望,透过历史图片与珍贵文物,回望红二十五军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正如办案检察官所说:“希望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能够接续传承伟大长征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让‘崇尚英雄’成为全社会的集体信仰。”

      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让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当庾家河的碑文在阳光下闪耀,当铁锁关的故事被代代传唱,检察机关不仅修复了红色遗址的“物理伤痕”,更筑牢了尊崇英烈的法治堤坝,让红色基因在法治的土壤里生生不息。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