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瞭望

智能时代传媒法治的理论创新与国际实践:第四届“当代传媒法治高峰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

时间:2025-09-30 19:16:4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9月27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当代传媒法治高峰论坛”在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30余名专注研究传媒法治、文化法治、网络治理、数字治理等前沿交叉领域的代表性专家与青年研究者参加,集中探讨了智能时代传媒法治的理论创新与国际实践。

论坛合影 齐浩睿 摄

      开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立兵主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顾理平,联合主办方代表、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文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分别致辞。

论坛现场 齐浩睿 摄

      顾理平表示,数字化发展在解放人类创造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规范体系带来冲击,当智能设备和数字技术逐渐超越人类经验感知范畴,原本建立于其上的规范已显现滞后性。他强调,技术本身虽无价值观,但“人是价值的尺度”。顾理平呼吁学界通过理性协作,在智能时代构建兼顾创新活力与社会公平的规范体系。

顾理平致辞 齐浩睿 摄

      张文祥认为,在当前多校压缩文科专业、新闻传播学科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媒介法规与伦理领域却呈现逆势发展的态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其开辟了广阔空间,也回应了“法治中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他期待学界凝聚共同体力量,把握智能时代的机遇,以“小而精、求深度”的研讨推动学科前沿进展,共同应对时代重要命题。

张文祥致辞 齐浩睿 摄

      朱鸿军指出,新闻传播教育与媒体实践历来同频共振,然而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知识体系,已难以适应智能时代新语境。他表示,教育界与研究界应秉持“刀刃向内”的变革勇气,遵循媒体发展规律与学科演进逻辑,推动理论迭代与体系升级,携手迎来学科发展的新机遇。

朱鸿军致辞 齐浩睿 摄

      蔡斐在发言中介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三十年发展历程中,始终注重新闻传播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同时推动从“法治新闻”向“法治传播”的学科升级。他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强调论坛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学界智慧,共同推动传媒法治研究创新发展。

蔡斐致辞 齐浩睿 摄

      本届论坛分由总论坛与两场分论坛组成,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时代的传媒法治相关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并相互与谈。总论坛主题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治理与平台责任”,由蔡斐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顾理平,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王伟亮,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桂兵,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路鹃、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蒙晓阳、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教授刘文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李丹林、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龙井瑢等专家及青年研究者分别就智能时代的人格权保护、平台内容治理、消费级脑机接口的规制挑战、文化遗产的法治保障等议题进行发言和与谈。

总论坛发言嘉宾 齐浩睿 摄

      两场分论坛分别围绕“技术革新下传播秩序的法治回应”与“传播治理的国际实践与比较研究”展开,由刘文杰、张文祥分别主持。与会专家及青年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并相互与谈。

两场分论坛合影 齐浩睿 摄

      论坛闭幕式由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陈笑春主持。闭幕式上,龙井瑢、刘文杰、张文祥分别进行论坛提报,彭桂兵宣讲论坛联合主办工作机制。会议确定,第五届当代传媒法治高峰论坛将于明年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举行。主办方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在接棒时表示,明年将保持论坛初心,继续为与会者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体验。蔡斐在闭幕词中表示对参会嘉宾的感谢与对下届论坛的期盼。

第四届、第五届论坛主办方代表握手接棒 齐浩睿 摄

      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全球媒体伦理与法规研究所联合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传播与法治研究中心协办。(陈煜帆、安嘉丽)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