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9月21日下午,第2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刘树义介绍峰会以商法服务为抓手,为企业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关内容。
“我们在峰会框架下培育发展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该活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态化主办的唯一涉外法律类论坛,也是目前东博会、峰会会期举办的唯一涉法类论坛。”刘树义介绍,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推动一批高能级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落地广西,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东盟庭审中心、“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南宁代表处、广西首批驻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等,同时发布《RCEP成员国投资合规指南》《柳州螺蛳粉产业国际贸易合规手册》等成果文件,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引,搭建起“以法促贸”的国际化专业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还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法律服务机构签署多项国际商事法律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商事法律规则的衔接与融合。
在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峰会联动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构建起调解、仲裁、诉讼、协商“四位一体”的国际商事争端多元化解决机制,发布推出《RCEP成员国投资合规指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领域纠纷化解实务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和规则参考,助力企业防范和化解跨境经营风险。2025年1-8月,广西贸促系统诉仲调联动中心共受理案件将近4万件,案件标的额约32亿元人民币。
针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峰会推动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揭牌20家境外知识产权服务站;发布《广西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服务指南》,同时,推动建立广西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在全国首创“侵权风险测评+纠纷多元化解+质量技术赋能”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
此外,峰会在广西贸促系统大力复制推广商事认证“不见面”审批模式,实现一次不用跑,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证,实现对已生效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证服务全覆盖。2025年1-8月,广西贸促系统共签发一般原产地证7329份,签证金额12.1亿美元;签发优惠原产地证2705份,签证金额2.8亿美元,为企业节省关税约1422万美元。
编辑: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