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经验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律协宣传工作?

时间:2025-09-10 18:45:20 来源:《法制文萃报》 作者:

与会律师代表参观法治日报社社史馆

      为进一步促进律媒良好互动、增强普法宣传质效、提升律师媒介素养,9月4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组织30余位律师代表走进法治日报社参访交流。

      在报社社史馆,律师们认真聆听了法治日报社的历史沿革、采编工作情况以及在法治宣传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法治融屏指挥中心,律师们直观感受到法律与科技相融合的各项普法宣传创新实践。随后,来访律师与法制文萃报编辑部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律师宣传及业务拓展”话题,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此行由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朝阳区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学辉带队,多个工作委员会和专业研究会律师积极参与。法治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建国,法制文萃报总编辑郑剑峰,法制文萃报副总编辑阮加文,法制文萃报总编辑助理郭志萍等出席座谈会。

      探索新形势下律媒合作新空间

法制文萃报编辑部与律师代表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律师宣传及业务拓展”召开座谈会

      陈建国在座谈会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深刻影响着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格局。律师作为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加充分发挥专业价值、提升服务能力、重塑行业形象,构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律师品牌,是律师、律所、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法治媒体都应当认真思考的话题。法治日报社、法制文萃报将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为优秀律师、精品律所提供权威展示平台,也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律师与媒体在法治课题研究、法律资源共享、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跨界交流合作。

      李学辉表示,朝阳区律师协会一向重视律师宣传工作开展,不断完善律师宣传工作机制建设。本次活动专门邀请了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海商海事、医药与健康等多个业务研究会的优秀律师代表参加,这些律师在各自的业务领域经验深厚、见地深刻、号召力强,期待未来在律师专业化发展、个人品牌打造、为行业建言献策等方面与法制文萃报有更深入的合作。

      朝阳区律师协会宣传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王静律师表示,近年来朝阳区律师协会深入探索新媒体浪潮下律师行业的宣传创新之路。下一步,朝阳区律师协会将持续深化与法治日报社的合作,塑造行业良好形象、彰显律师职业价值,推进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

      郑剑峰从新闻五要素切入,着重介绍了法制文萃报的内容定位、平台优势等情况。他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律师行业的各类典型法律案例,借助媒体专业优势,将专业晦涩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让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律师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红利

      去年,作为律媒合作的一项创新内容传播尝试,法制文萃报与朝阳区律师协会公司业务研究会主任孙宏臣博士共同打造了“博士谈法”精品栏目,该节目迄今已累计推出50多期视频普法节目,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传播效应,收获了读者的积极反馈。

      “通过这一年出镜录制节目,我感觉个人的各项综合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孙宏臣在座谈会上总结这一年参与节目录制的心得时表示,当面对镜头进行持续的表达训练时,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临场反应能力,以及通过幕后工作训练的搜索能力、写作能力、视频制作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孙宏臣认为,律师业务拓展方式要逐渐从传统的熟人介绍,向律师品牌建立转变“传统的律师宣传主要依靠口碑、线下活动等方式,传播范围有限,速度较慢。而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与全国各地的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律师可以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专业的法律分析、案例解读、普法知识等内容,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

      对于有志于通过新媒体进行品牌推广的律师和律所,孙宏臣建议:一是要精准定位,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目标客户群体,以及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和内容形式;二是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让用户真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和帮助;三是要加强互动交流,及时回复评论、私信等,积极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四是加强团队合作,与专业媒体平台、优秀律师同仁等强强联合,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

      全媒体矩阵如何为律师品牌提升按下“加速键”

      “我想现场做个调研,在座的30多位律师有多少做了个人自媒体?”话音一落,不到三分之一的律师代表举了手。

      座谈会上,法制文萃报总编辑助理郭志萍围绕“全媒体时代法治媒体如何为律师品牌提升赋能”作了主题发言。

      当前,不少律师、律所及律协都在做品牌宣传,花了时间、投了精力,但很多都反馈“投入大,反应小”“热情期一过,就没有了动力”。针对这一问题,郭志萍提出,媒体可以发挥纽带作用,把律师的“专业力”变成“品牌力”,让认真负责、专业过硬的律师能够及时触达到有需求的客户。

      “追求流量,不如追求精准匹配;追求转化,不如进行信任传递。”郭志萍分享中表示,法制文萃报将充分利用报网端微等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把“律师专业”变成“被看见的价值”,把“律师品牌”变成“能落地的信任”。

      朝阳区律师协会医药与健康业务研究会主任张勇律师表示,医药健康法律业务兼具专业性与民生性,新媒体恰好是连接“专业”与“民生”的桥梁。

      张勇建议,下一步可以整合医药与健康业务研究会的资源,针对药企、医疗机构、患者等群体,打造“医药法律科普系列内容”,在律协平台和法治日报社的新媒体渠道同步推送,形成专业 IP;也可以尝试“线上咨询+线下沙龙”结合,先通过直播解答法律疑问,再针对高频问题组织线下沙龙。

      “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朝阳区律师协会与法治日报社紧密携手、优势互补,一起在新媒体浪潮中为律师行业开辟出一条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传播新路径。”李学辉最后总结道。

      (《法制文萃报》记者 彭飞)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教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