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通讯员 樊仪 周梦珠
图为“开学第一课”暨“安全岛·双守护”活动现场。
阳光明媚的午后,妙峰山民族学校的学生们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接过聘书,正式成为该校的法治副校长。她以“法治领航青春路,守法用法第一课”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用一个又一个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提升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月9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在妙峰山民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暨“安全岛·双守护”活动,通过聘任法治副校长、升级AI数字人“小安同学”、推出智能心理测评系统“小安守卫”、发布《法护安全岛工作意见》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据介绍,“双守护”通过“小安同学”与“小安守卫”两大智能系统,实现对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全方位、一体化守护。去年8月,门头沟法院在妙峰山民族学校上线了全市法院首个人机交互AI数字人“小安同学”。一年来,它已成为同学们悄悄倾诉的“知心朋友”。现在,“小安同学”迎来了2.0时代。
门头沟法院副院长裴凌晨介绍,“小安同学”2.0能够依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提问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从简单问话过渡至深度对话。它与法院研发的“数智枫景”法治地图云平台对接,通过深入分析未成年人在沟通交流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点等关键内容,生成多维度分析报告,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活动现场,“小安同学”的原型孙艺良同学上台互动。当他问道“同学嘲笑我,我该怎么办”时,“小安同学”2.0清晰地阐释了校园欺凌的性质和法律知识,并给出了如何寻求帮助、保护自己等应对建议,获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妙峰山民族学校副校长于德彦说,过去一年,“小安同学”已经成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们常在课间课后围着“小安同学”提问。它不仅仅是一个普法工具,更成为了学生们愿意主动分享困惑、寻求帮助的知心朋友,也是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得力助手。
当天的活动中,“小安守卫”超级智能心理测评系统正式亮相,这个系统涵盖民事、刑事、校园三大模块,借助科技手段精准识别未成年人心理状态,为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门头沟法院干警以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为例,现场展示了“小安守卫”的主要功能。系统能够从心理状态、行为风险、思维成长三大板块对未成年人进行多维度心理动态评估,支持现场谈话、文本录入、音频识别三种模式,以550字为单元进行语言逻辑分析,其中心理特点包括紧张程度、自我中心等心理稳定性指标。通过多维度心理状态分析,“小安守卫”可以帮助法官在传统调查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小安守卫”的风险预警模块可结合文本自动生成四级风险预警,对负面心理、合理化思维等指标进行分级。当单项或综合指标达到3级以上时,系统会根据谈话内容生成针对性心理辅导建议,解决了传统心理量表以成年人为主要适用对象的问题,更好适配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特定需求。思维成长模块主要对孩子的逻辑推理、连贯表达等思维健康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协助家长、学校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儿童利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持,全面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活动中,门头沟法院联合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区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共同发布了《法护安全岛工作意见》,该意见聚焦校园“安全岛”,以“安身、安心、安网”三大场景为核心,以灯塔、安澜、避风、深潜、护岸、新帆、方舟等七项子计划为支撑,以五项配套机制为保障,切实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融合发力。
据了解,妙峰山民族学校在2023年暴雨灾害中曾作为临时安置点。灾后,学校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教育资源,开发了安全韧性课程和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活动中,与会嘉宾参观了该校的“红领巾学院”和“安全岛学苑”。“红领巾学院”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展板、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安全岛学苑”配备AR设备、人体模型和应急演练设施,为学生们提供沉浸式安全教育体验。
编辑: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