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史话

暮色映法治 烟火润人心 铜仁中南门文化IP搭台,让普法走进百姓日常

时间:2025-09-16 20:41:5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暮色轻吻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青石板,露天电影的幕布在渐浓的夜色里舒展,杨女士牵着孩子的手,指尖拂过刚领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册,晚风里飘着巷弄的饭菜香,也裹着反诈短片的轻声叮嘱。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法治铜仁・平安相伴”普法宣传活动的寻常一幕,写满了法治与烟火气的温柔共鸣。

以文化为舟 让普法乘IP入日常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铜仁市主城区,是市民消夏时的笑声聚集地,是游客触摸城市温度的窗口。“中南门露天电影”本是铜仁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名片”,已成为自带文化的IP。铜仁市委政法委牵头搭台,20余家市直职能部门携手“登舟”,这方银幕便成了普法宣传的新载体,“光影+法治”的故事在烟火里流转。

      电影开场前,反诈、消防、反邪防邪的普法短片循环播放,画面里的案例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街坊能听懂的“家常话”。“法律风险大转盘”前,孩子们踮脚抢答“防溺水要注意什么”,答对时接过的小礼品里,藏着民法典的生活解读。“法智大闯关”桌旁,老人们凑在一起研究“陌生链接能不能点”,工作人员递上的宣传册,把“刷单返利是骗局”的提醒印得明明白白。没有单向灌输的枯燥,只有寓教于乐的互动,正如参与市民所说:“在休闲中就把法律知识记牢了,在玩闹中就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了。”当文化IP与普法相遇,法律便从“纸上条文”走进了“茶余饭后”。

      截至目前,12场活动里,50余个普法短视频在这里放映,1万余份宣传资料从这里传递,2万余名群众在这里与法治“零距离”相遇。这方文化阵地,让普法不再是“一阵风”,而是融入日常的“涓涓流”。

以需求为尺 让安全知识守平安

      “普法不能撒胡椒面,而是要精准衔接群众需求。”在铜仁,每一场普法活动都始终握着“需求”这把尺,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法条变成“生活说明书”,真正让法治走进群众心里。

      暑期防溺水攻坚,“志愿同仁・夏日防溺”主题宣传应声而至:志愿者拿着救生圈模型模拟溺水场景,教孩子和家长自救互救技巧;互动抢答环节里,“能不能私自下河游泳”的问题刚抛出,便有小手齐刷刷举起。防溺水安全知识,就这样在问答里扎根。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铜仁市人民检察院、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蹲在孩子身边,用“校园欺凌该怎么办”的真实案例,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款;发放的安全指南上,“遇到危险要找谁”“如何拒绝陌生人”的提醒,细致得如同家长的叮嘱。法治防护网,就这样在讲解里织密。

      护住百姓“钱袋子”,反诈民警带着案例“开课”:从“冒充公检法”的恐吓套路,到“高薪诱惑”的甜蜜陷阱,一个个真实故事揭开电信网络诈骗的伪装;普法人员手把手教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转账前一定要多方核实”的叮嘱一遍又一遍回响在活动现场。防骗意识,就这样在案例里筑牢。

      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条文讲解到民法典的生活问答,从禁毒防毒的警示宣传到交通安全的细节提醒,普法活动覆盖了群众日常的方方面面,却又精准击中了每个群体的“痛点难点”。线上线下超10万人次的覆盖背后,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的初心,是让法律从“遥远条文”变成“身边依靠”的坚持。

以长效为基 让法治实践促常治

      不同于以往“单次热闹”的宣传,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里,一个“固定普法阵地”悄然立了起来。每周六、日,这里“普法不打烊”,公安、法院、消防等20余个部门轮流“驻点”,成了基层治理的“法治驿站”。

      在这里,普法是“菜单式”的:想咨询法律纠纷,法院工作人员就耐心解读维权流程;想了解消防安全,消防队员就拿着灭火器演示操作;想学习应急技巧,民警就现场教学自救方法。群众“点单”,部门“接单”,场景化的服务让普法更贴心。

      在这里,普法是“协同性”的:不再是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20余家单位的“并肩作战”。你讲反诈防骗,我讲未成年人保护,他讲安全生产,各展所长又相互补位,织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治宣传网。

      在这里,普法是“常态化”的:当暮色再临,露天电影的光影依旧,青石板路上的笑声依旧,但市民多了些“遇事找法”的底气,多了些“知法守法”的自觉。有老人说:“每周都来看看,心里更踏实。”有年轻人说:“知道遇到问题该找哪个部门,不慌了。”这份“长久的陪伴”,让法治意识慢慢在群众心里扎根,也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愈发坚实。

      夜色渐深,电影散场的人们揣着宣传册、带着新知识,在中南门的灯光里缓缓走远。他们讨论着“要提醒家人别点陌生链接”,规划着“明天给孩子讲防溺水知识”,这些细碎的念叨,正是法治落地的最好证明。在黔东大地,“法治铜仁・平安相伴”的活动还在继续,它像一束光,照亮着百姓的日常,也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铺就了一条坚实的法治之路。

普法现场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教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