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乡镇

50余亩农田堆满废弃菌包整治难 江苏丰县检察协同多部门打赢“污染防治战”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9-29 18:59:2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张睿 翟忻然

      9月,仲秋时节,在江苏省丰县凤城街道刘李三村,风里就裹着淡淡的菌菇香,村民们正将一筐筐鲜菇搬上运输车,沾着菌香的手套晾在棚边,不远处的农田里,绿草正迎着风生长。去年这个时候,村里到处都能看到废弃菌包,刮风下雨,不是包装袋满天飞,就是一股泡水后的怪味。

      丰县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全国毛木耳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食用菌种植面积达8000万平方米,年产各类食用菌约1亿袋,年产值近10亿元,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食用菌能脱贫致富的同时,由于转化后剩余的废料处置不当,也带来了生态和环境隐患。“食用菌转化后剩余的废料特别是废弃菌包,如果处置不当,长期堆积,易发霉变质,而且塑料包装袋难以降解,极易污染土壤和水源。”2025年1月,县两会期间,丰县人大代表、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于百峰提出了这一问题。

      依托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丰县人民检察院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办理。

      2025年3月,办案团队实地走访了凤城街道、师寨镇下辖16个种植村,发现50余亩基本农田中堆满了废弃菌包,且附近的河沟、土壤已变成深褐色。经对6个毛木耳主要种植村、7处较大菌袋回收点及附近的土壤进行检测,虽未发现重金属污染,但经农业农村部门专家评定,存在土壤、河道污染潜在风险。

      3月31日,就废弃菌包无害化处理、生态环境修复等问题,丰县人民检察院邀请该县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等部门召开座谈会。经多轮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对食用菌废弃菌包无害化处理负有监管职责,相关镇街对生态环境修复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每年9月至11月,是我县食用菌集中产出期。废弃菌包若处理不及时,赶上9月汛期,无论是被农田土壤掩埋,还是冲进河流,都会造成极大隐患,所以最好赶在汛期前处理好。”会上,检察官张玉传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2025年4月,丰县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向属地政府建议对当前堆积的废弃菌包及时处理,并严格依法规范辖区内食用菌废弃菌包无害化处理。不久,在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职能部门的督促下,凤城街道10亩基本农田的废弃菌包已全部清理。但废弃菌包收购点整改时却遇到了难题。“收购点现在用的是老式的处理设备,都还能用,他们又是小本生意,不想花大价钱换新分拣设备……”4月底,在对凤城街道办进行整改跟踪中,街道办工作人员向检察官张玉传诉说了整改难点。

      凤城街道的整改难点,师寨镇亦同样存在。为进一步解决整改困境,借助更多行政单位力量,基于“废弃菌包的污染隐患同样影响着村民居住环境”的考虑,2025年5月,丰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融入江苏省群众“房前屋后”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攻坚专项行动,邀请多个行政部门共同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全县食用菌废弃菌包处理方案。经讨论,一致同意将凤城街道作为废弃菌包治理全县试点,采用招商引资、菌渣转换等方式从源头解决堆积和无害化处理问题。

      经过两个月的多方努力,凤城街道种植户成功购置了大型废弃菌包分离机,处理速度提升为原来的5倍,实现了废弃菌包高效处理;在县里的支持下,凤城街道引入杭州等地生物质颗粒加工企业入驻,实现废弃菌渣就地消纳;丰县农兴集团,将废弃菌渣转化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服务本县及周边农业生产,并将该项目纳入县级重点产业项目管理,真正以“招商引资+内销兜底”的方式系统解决废弃菌包堆积问题。

      清除废弃菌包只是开始,让土地重新“呼吸”,才是对生态最好的恢复。今年7月,在县委的支持下,丰县人民检察院与该县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属地政府、农兴集团共同商讨,从设备引进、资源化利用、管理责任落实、宣传指导四方面形成废弃菌包源头治理及食用菌产业闭环发展方案。截至2025年8月底,全县曾经堆满废弃菌包的50余亩土地已恢复原貌。

      9月10日,于百峰受邀参加丰县人民检察院联合攻坚办开展的“回头看”工作,看到农田里再无随处可见的废弃菌包袋,他高兴地说:“这场废弃菌包‘污染防治战’不仅是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的成功实践,更是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废弃菌包问题解决了,农田恢复了原貌,我的‘心结’也解开了。现在,我对县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传教育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