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以案说法

深圳坪山坑梓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欠薪案

时间:2025-09-12 18:56:3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荣 李文茜 

      “工资收到了,谢谢法官!”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坑梓人民法庭罗法官收到一条英文感谢信息,发信人是巴基斯坦籍员工Khan(化名)。看着信息后附的银行到账截图,罗法官终于放下心来——这起因语言不通险些陷入僵局的涉外籍员工欠薪纠纷,终于在庭前调解阶段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4月,Khan从巴基斯坦来到深圳,入职一家科技公司从事国际销售工作。然而工作不到一个月,公司便以“不能通过试用期考核”为由将其辞退,并拒绝支付其工资。经多次协商及劳动仲裁均无果后,Khan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案件由罗法官承办,经初步审查,罗法官认为该案事实清晰、标的额不大,若能通过庭前调解化解纠纷,既能帮助Khan尽快拿到劳动报酬,也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然而,首次与Khan沟通时,语言障碍便成为“拦路虎”。Khan的母语为乌尔都语,其英语口语带有浓重口音,双方沟通十分困难。 

      “不能让语言壁垒成为维权路上的障碍!”罗法官团队随即尝试通过一翻译软件向Khan解释案件流程、调解优势及所需材料。但翻译软件在专业法律术语和复杂表述上的局限性很快显现,导致Khan多次表示“看不懂”“不理解”。 

      面对困境,罗法官主动询问Khan是否有懂中文的朋友可协助沟通。幸运的是,Khan的中国朋友张先生精通乌尔都语,愿意担任临时翻译。此后,罗法官团队建立起“法官—张先生—Khan”的沟通链条,逐字逐句向Khan阐释法律规定、分析调解方案,并耐心倾听其诉求与顾虑。 

      “公司说我试用期考核不合格,所以不给工资,这合理吗?”面对Khan的疑问,罗法官通过张先生详细解答:“即使在试用期,只要提供了劳动,公司就应当支付工资,‘不合格’不能成为拒付工资的理由。” 

      为彻底打消Khan的顾虑,罗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先单独与Khan沟通,了解到他最在意“尽快拿到工资”,愿意适当减少工资金额;随后又联系公司负责人,从法律和企业责任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 

      “现在已经进入诉讼程序,若继续拖延,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诉讼成本,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用记录及后续的跨境业务。”罗法官的话让公司负责人沉默了。他进一步劝说:“Khan千里迢迢来中国工作,挣的是辛苦钱,及时支付工资既能化解纠纷,也是企业尊重劳动者的体现,希望该公司能通过调解方式,妥善处理涉外用工纠纷。”

      起初,该公司仍以“Khan不能通过考核”为由不愿让步。罗法官先后多次与该公司负责人沟通,既指出其行为的法律风险,也倾听其实际困难,最终促使该公司认识到自身问题,同意支付拖欠Khan的工资。 

      为确保Khan能顺利拿到工资,罗法官特意强调了付款时间和方式,并提醒该公司按时履行。调解后第三天,Khan就收到了公司转来的工资。 

      “没想到在中国维权这么顺利,法官不仅帮我拿回了工资,还一直耐心帮我解决因语言障碍导致的沟通问题,太感谢了!”拿到工资后,Khan特意让张先生帮忙向罗法官团队表达谢意。 

      “涉外纠纷调解,语言是障碍,但不是鸿沟。”罗法官表示,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外籍劳动者的劳动争议案件逐渐增多,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不仅要严格依法办案,更要注重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打破沟通壁垒,用专业与温度让外籍当事人感受到中国司法的公正与高效,为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贡献司法力量。 

编辑:明东

相关阅读

中国法治宣教网 fzwh.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