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之道,在顺民心;平安之要,在得民意。
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委政法委以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整合政法、信访等多方力量,打造“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四级综治中心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从“多头跑”到“一站结”、从“被动应”到“主动防”,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联动、智慧高效的体系,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咸宁答卷。

市级:织牢平安建设“一张网”
市级综治中心是市域平安建设的核心枢纽。它全面汇聚各地各部门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信息,整合“六端”数据,精准分析研判潜在风险。针对突发重大案事件、群体性事件,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集中会商。对单一个体反复发生矛盾纠纷的情况,或发现的苗头性、趋势性、全局性矛盾纠纷,及时向相关单位和属地发送《风险预警单》,推动治理工作从“解决一件事”向“防范一类事”延伸。
湖北省咸宁市建立政府系统和政法系统“双清单、双交办”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实行“提醒函—督办函—通报”三级督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劳资纠纷问题,中心统筹人社、法院、工会等部门力量,在全市推广“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模式,去年以来为劳动者追回工资、补偿金等超2000万元。如今,市级综治中心已成为咸宁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推动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从2022年的76.64%提升至2024年的96.75%,群众安全感达99.05%,位居全省前列。

县级: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
县级综治中心是咸宁治理体系的“主战场”,通过“1+6+N”集约化平台建设,实现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公安情报等“六端互通”,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作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县,咸宁市通城县曾因人员流动大、社情复杂,面临矛盾纠纷频发的治理难题。近年来,该县强化中心“一核统筹”,突出情报信息、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等“六端互通”,做到政法、信访、民政、人社等部门“多元共治”,吸纳法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构建起“群众知道来、愿意来”的治理平台。2022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满意率达100%;2023年,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居全省前列;2024年,在“全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训班上作典型案例交流。
咸宁市下辖的赤壁市综治中心则以“整合”破题,将劳动仲裁院、劳动维权执法大队等涉及劳资纠纷的职能全部集中入驻,解决了群众“多地跑、耗时长”的痛点。2025年8月,任某为去世妻子讨要3年未结的工钱,赤壁市综治中心接案后,通过“一站式”调解,3天内便厘清数额争议,促成双方和解。“原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在这里一次性解决了。”任某的感慨道出了群众对县级综治中心的认可。
为提升矛盾化解质效,县级中心普遍推行“汇研交办督结评”七步闭环流程,让群众反映矛盾纠纷“只进一门、只跑一地”。今年以来,咸宁市县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5.2万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27200件,成功率达97.31%。

乡镇: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
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是咸宁治理体系的“前沿哨所”,直面群众最直接、最具体的矛盾纠纷。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下沉专业力量,乡级中心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让矛盾化解更“接地气”。
咸宁市咸安区贺胜镇综治中心构建“镇综治中心——村综治中心——村民小组——中心户长”四级治理体系,建立“户长吹哨、部门报到”联动响应机制与积分制管理模式,实现重点人员联管、风险隐患联排、治安问题联治。近年来,通过“村湾夜话”活动,户长发现并化解矛盾苗头81起;借助综治信息平台,全镇281起矛盾纠纷在户长层面就地化解;依托三联模式,实现重点人员动态管控率和预警处置率均达100%。
在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一场“假种子风波”检验了乡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200多户菜农购买的“丰产王牌”南瓜种子发芽率不足三成,直接损失约80万元。镇综治中心快速上传信息、下沉力量,一天内走访农户20次稳控现场。最终,涉事公司同意赔付80万元,一周内补偿款发放到位,菜农及时补种。“综治中心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菜农们感慨道。
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综治中心以“多中心合一、一站式服务”为抓手,破解一起跨越19年的兄弟土地纠纷。村民吴某与吴某因宅基地权属及通道问题多次反目,两次签订调解协议均因执行争议推翻。近日,借助106国道改扩建拆迁契机,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国土所多次上门,提出“重新划分连片宅基地”方案,彻底解决通道争议,促成兄弟俩签订最终协议,如今两栋新房相邻而建,多年隔阂烟消云散。
村级:打通平安“最后一公里”
村级综治中心是咸宁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通过整合网格员、乡贤、志愿者等力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服务送到家门口,成为群众身边的“温暖港湾”。

咸宁市通山县石门村综治中心探索“123456”微治理工作法:围绕一个平安中心,用好网格员和志愿者两支队伍,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类力量,深化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网格长、中心户长四长联动,搭建议事、服务等五个平台,落实值班值守等六项制度。近三年,该村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近60%,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今年以来,前往综治中心寻求帮助逐渐成为咸宁市各地群众的首选。综治中心实实在在的办事成效,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下了生动注脚,香城泉都的和谐安宁的生动图景,正在“最多跑一地”的为民实践中徐徐展开。(陈新 刘玉关 周刘 王莹莹)
编辑:明东